管理原理教学团队建设

2014/01/10 11:36:32人浏览

管理原理教学团队基本情况及建设目标

 

一、团队名称及负责人:名称:管理教学团队,负责人:宋瑞卿

二、团队成员:团队成员为我院管理原理、管理实务教研室全部成员,见表1所示。

1:管理原理教学团队成员基本信息一览表

姓  名

年  龄

职  称

毕业院校

最终学历(学位)

专  业

梅莉

42

副教授

中北大学

硕士

系统工程

张晓霞

46

副教授

东北财经大学

硕士

商业经济

马燕翔

35

副教授

山西财经大学

硕士

企业管理

米俊

35

副教授

山西大学

博士

管理学

史天林

55

教授

东北财经大学

硕士

企业管理

卫虎林

46

教授

山西财经大学

本科

企业管理

盖起军

48

副教授

山西财经大学

硕士

工商管理

冯辛酉

47

副教授

天津商学院

本科

企业管理

曹卫红

47

副教授

西北大学

硕士

经济学

宋东风

50

副教授

西北农林

博士

农业经济

杨金风

34

副教授

浙江大学

博士

农业经济管理

张卫国

45

副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

博士

人力资源

薛继东

34

副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

博士

企业管理

张莉艳

32

讲师

山西财经大学

在读博士

企业管理

高瑞敏

50

讲师

西安交通

本科

管理工程

高莹

39

讲师

北京大学

硕士

工商管理

梁彦清

34

讲师

华东师范大学

硕士

比较教育学

付东

34

讲师

山西财经大学

硕士

工商管理

白旭云

41

讲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博士

管理学

温晓娟

40

讲师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博士

企业管理

贺福升

50

讲师

南京理工大学

硕士

工学

王瑞娜

34

讲师

河海大学

博士

技术经济

程艳

39

讲师

山西财经大学

在读博士

企业管理

王玉娟

32

讲师

北京师范大学

硕士

教育学

刘建

45

讲师

中国人民大学

硕士

工商管理

 

三、建设目标

1、建设总目标

管理原理教学团队承担的课程是工商管理专业的主要学科平台课程和专业基础核心课程,其团队建设和工商管理省级品牌专业建设密不可分,其团队建设目标是:力争用5年的时间把本团队建设成为山西省高等学校高水平的示范性教学创新团队,不断深化教学改革,积极开发教学资源,加强教学成果的转化工作,加强国际交往和学术交流活动,建设一支教学科研型的师资队伍,同时提高本团队在国内外的知名度。

2、标志性成果

本团队今后5年的建设主要侧重于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进一步加强中青年教师的培训力度

我们将充分利用“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将团队中的优秀中青年教师输送到国外知名大学做访问学者,不断提高团队成员的教学科研素养,追踪学科前沿,加强国际学术交流能力的提高,在注重团队成员学历层次提高的同时,资助青年教师在国内知名高校做访问学者,同时资助他们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种教学研讨和学术研讨活动,不断开阔他们的视野,促使其不断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和加强同兄弟高校的交流与提高。

(2)积极推进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工作

在取得工商管理省级品牌专业、省级精品课程、省级教学成果奖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质量工程建设力度,力争把管理学建设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申请省级强校工程项目2项或国家级质量工程项目1项、省级及以上教研项目3项,取得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人均在国家级期刊发表教育教学研究论文0.2篇,重点核心期刊0.5篇,核心期刊1篇,培养省级教学名师1~2人,进一步加强教材建设,在2011年出版创新性《管理学》教材,将管理学等课程教学进一步规范。并力争再编写出版2~4本专业教材。

(3)加强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本团队成员将加大科学研究力度,争取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项。获得省部级基金项目2~5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篇以上,完成科研经费年均10万元,同时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力争获得山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及以上1项。

(4)加强学科建设注重创新性人才的培养

团队所在学科和依托的教学科研平台是团队成长和发展的根基,在今后的团队建设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教学科研平台的建设工作。团队成员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继续加强对本科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的指导工作,充分利用“山西财经大学管理案例大赛”这一平台,秉承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在“全国大学生营销策划大赛”中取得第一名优异成绩的光荣传统,力争在近五年再次取得优异成绩。同时争取在全国大学生管理决策模拟大赛”上取得优异成绩。

3、创新性建设措施

团队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教学和科研经验。目前的创新性改革思路是:通过与省内企业联合培养能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现实问题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在现有的教学计划、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方面,积极吸收和引进国外先进的办学理念、思想与方法,并同国际及国内实际相结合,大胆地创新与实施改革。明确以管理学建设为平台,主要采取三方面的改革措施。

(1)以管理学精品课程平台,加大力度进行精品课程、网络课程等教学规范建设、资源库建设和教材建设,全面优化以管理学为主线的教学内容体系。

(2)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按课堂理论教学、案例教学、企业专家讲座、学生社会实践、毕业实习等多种形式,整合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强化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训练,实现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一体化。

(3)强化学生的科研素质训练和创新精神培养。以“山西省工商管理‘1+2+4’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为依托,利用学科优势开放科研实验室,建设本科生实习基地;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开展学生课题,学生读书竞赛、汇报制度,有序组织学生早日进入科研第一线,指导科技文献查阅,开展课外科研创新活动等。

(4)加大团队建设经费的投入,支持教学团队的教学改革实践。学校及学院在专业建设和教学团队建设指导思想上高度重视,并加大课程建设经费的投入,支持教学团队的教学改革实践,通过中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博士化工程项目的启动,不断提升团队成员教学科研素养,提高其教学水平、学术水平和学术交流能力。

(5)积极进行教学改革。首先是研究国内外先进的课程设置体系,包括课程的设置、教材的研究、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研究,其次是对团队教师通过送出去培训的方式消化吸收,并保留本团队特色及优势,第三是研究在原有基础上进行融合、试验和改革,使本教学团队特色及优势更加突出。

四、建设具体任务

课程建设:打造优势专业性学科,为学生搭建专业基础平台。本团队将始终站在工商管理理论与实践发展变革的前沿,依托我校财经优势平台,整合国内外学术、企业资源,运用实践性、实验性教学手段,将管理学科建设成为开放型、综合型、应用型的优势专业学科,搭建起管理的通识教育平台和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人才和高质量的服务。

教学指导成立有专业性的教学指导委员会,积极发挥老教师的引领作用。20109月工商管理学院为提高教学质量,以学生需求为出发点,组建了本学院的教学指导委员会,今后将继续发挥老教师的学科引领作用,对教师进行教学指导、监督和教学质量评价,促进了团队教师对管理学等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进一步规范、提高和改进。

网络教学环境建立起了良好硬件环境每位教师都有与其授课对象层次相适应的电子课件,《管理学》、《战略管理》、《管理思想史》等省级、校级课程将在学院建设开放式的课程主页,授课录像、电子课件、指导性教案、案例、习题、考题、参考文献与参考网站等网络教学资源完成上网,与学生可以进行网络互动、答疑解惑

课程教学管理管理制度完善且执行良好。构建日常教学检查制度、学生评教制度、教师听课制度、教学质量标准制度、课程考试管理、课程研讨等项目构成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并严格落实执行

依托专业建设积极进行思想创新。本团队将对本科人才培养定位和人才培养方案(2013)版开展全面深入的讨论根据学科发展和社会需要,坚持每年对学科体系与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动态调整,以确保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方案在教学科研过程中全面贯彻实施。坚持与时俱进,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整合教学资源,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实施模块化管理与运作,完善专业学科体系,通过模块化动态组合与系统更新,保持学科体系的稳定性、持续性与先进性,适应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变化的需要。

不断完善教学体系本团队着力打造与完善管理学通识教育平台和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改变传统管理学等课程教学中基础知识过窄、实践与创新精神培养不足、理论教学与实际脱节的问题,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以学校“特色+综合”培养模式为主导思想凝练适合本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加强问题式教学、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等多种应用型教学方法、手段的应用并通过校企合作,聘请企业界知名专家担任客座教授,为学生讲授企业运营实务和最新发展,以及通过开设ERP等系列实验课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现代管理软件的应用水平实际操作技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本团队创新性地提出并实践了团队•企业•课堂互动循环、螺旋式上升案例教学模式(如图1)。模式以案例教学与案例大赛并重、学生培养与教师团队建设并重、课堂理论学习与走进企业实际并重、研究企业管理实践与用研究成果反馈改进实践并重,并力求在团队、企业和课堂之间保持互动循环、螺旋式上升。首先,学院每年定期举办管理案例大赛,由师生共建的案例编写团队深入企业调研,编写相应的本土企业案例,实现团队与企业的第一次互动。其次,教师“团队”把编写好案例通过案例比赛,让学生充分参与,,既历练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还应用到“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团队与课堂的互动、学习和讨论,结合课外的研究分析,形成案例改进方案再次,深入企业,补充所需信息,修改案例,并把有关建议反馈给企业,帮助企业改进相关工作绩效。经过第一轮的互动循环,在新的更高的水平上,团队、企业、课堂开始新一论的互动循环,实现第二次互动。而这一次循环同样也将把三者的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再接下来,可以进行第三轮、第四轮,形成团队、企业、课堂的螺旋式上升。这样的互动循环、螺旋式上升的模式使案例在日臻完善的同时,教师、企业、学生从互动循环的实践中不断汲取创新的养分。

图1:“团队•企业•课堂互动循环

教学研究与改革成果进一步取得新成果。本团队在注重保持科研领先的同时,更加注重将最新科研成果应用到教学实践中,以研究带教学,以研究促教学,使教学的内容紧密追踪科学研究的前沿,体现社会和时代发展的新需要、新变化,取得更加丰硕的教学研究与改革成果。加强《管理经济学》《生产运营管理》等精品课程建设。

科学研究取得新突破。团队坚持以科研促发展,以科研促教学的方针,积极从事科学研究。力争在SSCI、CSSC等国内主要核心刊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在国家社科、自科、教育部项目上取得新突破。

加强教材建设本团队将一方面积极引进先进适用的教材,另一方面,借助团队雄厚的师资力量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进行自身的教材建设,拟出版教材,包括:《管理经济学》、《企业文化》、《配送管理》等。

实践教学开创新模式。本团队将以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竞争力为重点,着力构建、完善实践性教学环节,建成层次清晰衔接紧密循序渐进的能激发和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相对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本团队贯彻实施多种途径的实践教学,通过课程论文、读书活动、专题讲座、假期社会实践、实训、ERP沙盘大赛、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管理案例大赛、营销策划大赛、毕业实习等方式推进实践教学。本团队将加强与同至人商业集团、振东集团、娃哈哈集团等专业对口定点实践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培训基地,开拓实践新模式,既要为全院师生开辟了专业实习场所、就业途径,同时也要为本团队的社会实践、调查研究提供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