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专业起步于1983年的原山西财经学院贸易经济系的商业企业管理专业。1986年7月,适应改革需要,在山西高校首家设立了企业管理系,下设企业管理专业。1997年12月,原山西财经学院和原山西经济管理学院合并,组建了山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系。1998年国家教育部对全国高校本科专业目录进行了调整,原企业管理专业更名为工商管理专业。2005年8月24日,工商管理学院按照晋财大[2005]10号《山西财经大学关于2005年本科专业教学评估和品牌专业建设的安排意见》要求,结合工商管理专业的历史沿革、特色及其在我省的优势;确立了将工商管理专业建设成为我省品牌专业的“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指导思想。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工商管理品牌专业建设领导组,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2005年工商管理专业被评为山西省级“品牌专业”。计划将把工商管理专业建设成为国内有一定影响、省内一流的品牌专业为工商管理专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品牌专业建立初期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的建设成效
(1)专业定位科学、发展规划可行、办学思路清晰
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的趋势,结合工商管理学院的实际情况和社会对工商管理人才的实际需求,我院对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定位进行了反复讨论,力争使专业定位科学化、合理化和务实化,在此基础上确立工商管理专业的发展规划和办学思路。
1)专业定位与发展规划
a、专业定位
按照现代市场经济发展对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的要求,根据教育部“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重创新” 的指导思想,本着赋予学生直接有助于社会实际应用和个人事业成功的教育办学理念,从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的管理实践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统一的实际出发,工商管理专业的定位是:立足山西、面向全国,以培养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为目标,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把科学研究的理论创新和实际的领导力相结合,使本专业确实能够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尤其是山西经济发展的微观基础——企业作贡献。以此稳步形成本专业的特色,逐步将其建设成为省内一流、国内具有一定影响的山西省品牌专业。
b、发展规划
为实现上述定位,我们在现有基础上,拟分两个阶段进一步全面进行本专业建设:
第一阶段:2005—2007年,按照省级品牌专业建设的有关要求,在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本专业已有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稳定的研究方向,组建学历结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更为合理的学术梯队,取得一批标志性教学与科研成果。
第二阶段:2007—2010年,拟通过3年左右的时间,在学术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较大成就的基础上,力争获得企业管理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
具体规划如下:
//在办学层次上,稳定本科教育规模,发展硕士研究生教育,力争博士学位授予权;
//在学术梯队建设上,采取多种措施,力争2007年以前,40岁以下的教师全部硕士化;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由现在的23.53% 提高到33% 以上;
//在研究方向上,在现有研究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应用,特别是加强对山西地方经济发展中企业管理问题的实证研究;
//在人才培养上,通过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突出两个特色:对教师而言,加强案例教学和企业管理前沿问题的研究;对学生而言,着重培养创新能力和从整体上把握企业管理各个方面之间的相关和互动关系,提高管理决策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在学术研究上,结合中西部地区、尤其是山西经济发展实际,对山西经济社会发展过程涉及到企业管理的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等重大问题进行研究,推出一批对政府决策和提升工商企业管理水平具有重大影响的科研成果。并将这些成果进行总结与归纳寓于教学之中;
//在学术交流上,继续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国内外名牌大学以及省内大中型企业的联系,通过互聘、交叉培养等方式实现优势互补与资源共享,建立本学科长期稳定的研究基地和合作关系,进一步拓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的渠道和合作空间;
//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学科配套条件建设。为确保目标的实现,今后5年内,拟从教学设施、科研设备、图书资料等多方面,为学科建设提供必要的财力、物力支持。除学校投入外,工商管理学科点将积极拓展筹资渠道,争取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每年将投入不少于20万元的经费进行学科建设。
2)本专业办学思路
在本专业科学合理定位的基础上,确立了我们的教育教学指导思想和人才培养目标,即: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足山西,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战略指导方针,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实施适度超前和跨越式发展战略,努力建设一个规模结构合理、学科优势明显、培养层次高、学生就业好、质量效益优、综合实力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具有自身特色和较强竞争力的高水平专业;遵循高等教育规律,主动适应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和要求,以改革为主线,以提高学生的国际竞争力为核心,融素质教育与业务培养为一体,注重对学生管理决策综合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经济、管理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宽,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能够胜任工商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管理人才。
根据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定位、目标要求,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工商管理专业的办学思路,即: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合格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的迫切要求,适应我校的宽基础、精专业办学指导思想,充分发挥我院教师的理论水平高、大都具有企业实际工作能力的师资优势,进一步挖掘校外可开发利用的企业资源,继续聘请校外专家担任我院兼职教师,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正确处理教学与其他工作的关系,将本科教学工作放在首位;正确处理办学规模、层次和质量的关系,将本科教学质量放在首位;将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进一步开创、保持并强化工商管理专业的造就科学性与艺术性、理论性与强的实践性相结合的管理特色。
(2)学术梯队结构优化,师资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
为了进一步提高工商管理专业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学院根据不断发展的形势要求和本院师资队伍的现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收到了明显的成效,学术梯队结构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素质显著提高。表现在:
a、鼓励中青年教师报考硕士、博士研究生,并设法使其学成后回校从教,积极引进高学历人才,提高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目前,学院教师中博士和在读博士占教师总数的23.53%,具有硕士学位或在读硕士达到62.75%。其中,仅2003年我院教师考取博士研究生5名。
b、建立健全教师进修、短训、访问学者等后续教育制度,积极承办并鼓励教师参与学术会议,广泛开展学术交流,教师队伍的知识得以不断更新,视野明显开阔、业务水平获得显著提高。确保学院具有的60%以上高级职称教师每年都能参加一次学术会议。
c、建立教师参与社会实践制度,提倡教师在大中型企业兼职,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实践工作,加强理论联系实际。许多教师的社会实践经验日渐丰富。
d、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有力地促进了学院的教学工作。可以说,目前的工商管理专业的师资队伍是一支热爱教育事业、敬业精神强、团队意识好、教学科研与实践管理经验丰富、学术梯队合理且相当稳定的师资队伍,是我校各专业师资队伍中阵容最为整齐的队伍之一,我们深信,随着学院“十一五” 规划的逐步落实,师资队伍和学术梯队的发展态势必定会越来越好。
3、以科研促教学、教学科研相辅相成
为了培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高素质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我们在教学科研工作中坚持:以科研带教学,教学科研相辅相成的指导思想。具体说来就是以工商管理应用学科的理论研究为龙头,促进学科建设和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使我院教学科研工作更好地为我省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服务。
我院的科研定位是:围绕提升我院培养高素质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的目标,以工商管理学科为依托,充分发挥我院在工商管理领域的师资优势,利用现代企业营销策划研究所、质量科学研究所的品牌,与企业改革实践密切结合,走出了一条管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路子。表现在:
(1)科研制度健全,科研梯队更趋合理
1)我院于2002年制定了《工商管理学院科研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评选办法》,保证我院的科研管理走上了制度化轨道。
2)高职称、高学历教师在科研梯队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三年来5人获得博士学位,在读博士7人,使我院工商管理专业的科研梯队进一步趋于合理。
(2)加大科研投入,全面实施5520工程
为全面提升我院科研竞争力,多出标志性科研成果,经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决定:利用三年时间共投入30余万元科研经费,在国家A级刊物上发表5篇学术论文;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专著(或教材)5部;在国家B级刊物上发表20篇学术论文,简称为“5520工程”。
(2)科研成果突出
三年来,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共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著作20部;发表学术论文146篇(国家级论文(B)27篇,重点核心期刊31篇,核心期刊44篇,公开刊物33篇,学术会议入选论文11篇);申报各级研究项目90余项,其中已立项和完成课题47项(其中国家级、省部级课题40项,校级课题4项,横向课题3项);科研经费43.2万元;获得国家级、省级科研奖励10项(论文3篇,著作6部,课题1项)。于2002、2003连续两年荣获“山西财经大学科研先进单位”二等奖,于2004年荣获“山西财经大学科研先进单位”三等奖。以上成绩,对于提升工商管理专业的学术水平、促进我省社会经济发展、提高我校的社会知名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学术交流活跃,社会声誉好
工商管理学院不仅是目前我校公认的党政关系、干群关系最融洽、“人气”最旺盛、教学质量过硬、学术研究活跃的学院,而且由于我们注重与全国工商管理各界(企业、政府、学校及其它事业单位)的广泛交流,使我院工商管理专业的社会影响日益扩大,办学声誉不断提高。
(1)学术气氛活跃
三年来,本专业教师共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50项,参加人数达110人/次;举办全国性学术会议2次。其中:
1)于2002年12月成功举办了中国商品学会《21世纪的绿色选择与绿色营销》学术研讨会。与会人员涵盖全国20余所著名高校的专家学者和10余家大型企业的经理,极大的提高了我院工商管理专业在全国的知名度。我院商品学教授蔺哲提交的学术论文《21世纪的质量新观念》获得了与会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
2)于2004年8月成功的举办了2004年中国劳动学会劳动科学教育年会。与会人员涵盖全国各著名高校的专家学者。我院杨俊青教授提交的学术论文在学会首次优秀论文评选中获奖。为提升我校学术水平和扩大我校在全国同类高校中的知名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有8人次参加了国际性学术会议。其中樊而峻、蔺哲教授在第14届国际商品学会中国论坛所提交的学术论文作为我国评选出的四篇优秀论文在大会展示;张新伟教授在深圳由我省举办的高新技术国际招商会上提交的学术论文被政府采纳。
4)还有11人次在外地举行的学术会议上获奖。如:宋东风博士在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上获一等奖。
5)三年来共举办学术讲座80余次,其中外聘省内外知名专家18人次,使我院工商管理专业师生开阔了视野。
(2)加大科研能力转化,社会贡献率不断增强
我院以质量科学研究所和现代企业营销策划研究所为依托,为省内外各类企业进行了50余项咨询服务。其中,副校长樊而峻教授主持的《有效提高太原高新区民营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院长杨俊青教授主持的《太原煤气公司三项制度改革设计》;现代企业营销策划研究所所长兰丕武教授主持的山西焦煤集团《屯兰矿管理平台与绩效考评体系设计》;质量科学研究所所长蔺哲教授主持的《纳入山西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质量指标设计》;张新伟教授主持的《山西高新区国际合作平台建设研究》等一大批科研转化项目,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进一步扩大了我院在企业界的社会影响力。
5、教学资源优化整合,质量效果明显提高
工商管理专业为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完善教学设施、强化教学质量管理,使教学资源得到进一步优化整合,教学效果显著提高。表现在:
(1)完善教学设施
a、加强实验室建设。学院现有商品学实验室和可供我院学生使用的ERP实验室。共累计投资700多万元,拥有400多台件教学仪器设备。其中,商品学实验室是目前我省唯一的质量工程师培训中心和省部共建实验室,该实验室拥有大型、精密、贵重设备20多种。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b、加强图书资料建设。学院设有专业资料室,藏书达8000余册,订有各种报纸杂志近80种,其中外文书刊近150种。为专业教师的教学、科研提供了极大帮助。
c、加强实习基地建设。管理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实践性很强,加强实践教学是工商管理专业的基本要求和教学的重要内容。为了搞好专业实习,工商管理学院先后与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山西省交通物资总公司、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太原晋西机器厂、太原市煤气公司、黎氏阁家具广场等多家工商企业签约,建立了专业实习基地。实习基地的建立,既为全院师生开辟了专业实习的场所,也为他们开辟了通向社会的途径,同时为专业教师的社会实践、调查研究提供了便利。
(2)积极进行教学改革
深化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工商管理专业全体教师积极开拓,对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工作坚持两手抓,针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发展和变化:
a、增加了质量管理、薪酬管理、供应链管理、管理沟通等新课程,使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更具有时代特征。近三年来,已完成或正在承担的省部级教学研究课题5个,校级教学研究课题12个,每项课题执行情况良好,对推动专业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具有明显的作用。
b、积极进行专业教材建设。教材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为了保证我校工商管理专业所使用教材的质量,我们一方面积极引进先进、适用的教材,另一方面,借助本专业雄厚的师资力量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进行自身的教材建设。工商管理专业成立有教材编写委员会,制定了严格的编写、评估和选用制度。2004—2006学院投资30万元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我院教师编写的一套8本工商管理专业主干课程教材,现已出版3本《企业战略管理》、《现代物流管理》、《商品学概论》,正在编写和印刷的有《管理经济学》、《企业文化》、《市场营销学》、《市场营销学案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并由我院教师与兄弟院校合作编写《质量管理学》、《市场营销管理》等。由樊而峻教授主编的《市场营销》教材2004年获山西省第四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
c、不断加强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工商管理教学内容的变化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又为此提供了保障。工商管理专业的全体教师,能够适应环境,与时俱进,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该专业的主干课程均可使用多媒体教学,所用多媒体课件均由教师自行制作或开发,教学效果良好。计划用三到五年时间,将本专业的主干课程全部开发制作出高质量的教学课件,目前此项工作进展顺利,已有80%的课件基本完成,其中“管理学”课件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被评为2004年山西省精品课程的“市场营销”课程所用的课件,受到了评审专家的好评。此外,该专业教师还在对一些课程应用双语教学进行积极的尝试。
d、注重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工商管理专业极强的实践性,要求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并逐步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从而为学生毕业实现从学校向社会、向工作岗位的顺利过渡做好铺垫。为此,工商管理的专业教师非常注重实践教学的内容与体系,除了适当向学生开放两个实验室外,每年都带领大三学生到实习基地进行实习、参观、考察,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并为学生较早参加科研和创新活动搭桥铺路。
(3)强化教学质量管理
表现在:
a、严格劳动纪律。为了更好地执行学校的各项教学规章制度,学院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并完善了相应的配套措施,如:教师社会兼职和校外活动的规定等。
b、强化过程控制。为了高质量地落实执行学校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学院出台了完善的实施细则,如《关于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措施(2002—2004年)》、《关于鼓励教授上本科生课的措施》、《关于青年教师培养的措施》、《工商管理学院毕业生论文(设计)管理办法》等教学管理制度,为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并通过实行领导责任制、个人汇报制、检查评估制等,多形式、多角度地开展教学检查评估,有效地保证了教学质量。
c、狠抓学风师风。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教与学的两个主体共同努力,在教师良好的师风与学生浓厚的学风中,促进教学相长。为此,学院长期以来一直坚持师风、学风两手抓,而且坚持两手都硬,并提倡在院领导与教师、辅导员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开展相互监督、相互勉励。多位教师在师德师风建设活动中受到表彰。
6、专业特色明显
山西财经大学作为山西最早的一所具有MBA授权的、以经济、管理、法学为主的多科性财经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具有支柱作用。与省内其他高校相比,我校以工商管理专业为基础的企业管理硕士点是山西省重点扶持学科,工商管理专业自身也是我校的品牌专业,是我校设立较早、规模较大的专业之一。该专业师资雄厚,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为地方经济建设方面具有比较明显的区域优势。在山西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中担负着培养全省急需的工商管理中高级专门人才的重任。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工商管理专业的办学水平和学生培养质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其专业特色具体体现在:
(1)在办学层次上,以本科教学为中心
我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办学层次除本科外,还有高职、大专、在职研究生、全日制硕士研究生、MBA学员等,但我院始终以本科教学为中心,把本科学生的培养放在首位。因此培养的本科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实务操作能力强,特别适合在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从事经营管理和管理咨询工作。毕业生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显示出强劲的实力和持续发展的潜力,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2)在教学管理中,以质量管理为中心
学院的管理工作千头万绪,但我们始终将教学管理放在首位,教学管理纷繁复杂,但我们始终将质量管理放在首位,形成了“学院管理以教学管理为中心,教学管理以质量管理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围绕这一模式,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质量评价体系,确保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工商管理专业在全校、全省、乃至全国的声誉好、影响大(表现在报考学生多、录取分数高、就业率高),与我们注重教学管理,狠抓教学质量是分不开的。
(3)在人才培养中,以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培养为基础,以培养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为目标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多,但我们始终把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及愈挫愈奋的企业家精神放在首位,以培养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为长远目标。从而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适应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不同岗位尤其是工商企业管理的经营管理工作;能够较好运用所学知识,自如应对突然变化的客观环境,自觉抵御各种风险、冷静处理工作中发生的各种问题,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保持不败。但培养学生的管理、创新能力并不意味着不从小事做起,这就要求学生深刻领会“先做群众的学生、再做群众的先生”的深刻含义。
(4)在师资建设中,以队伍稳定团结为基础,以教学水平提高为目标
稳定而团结的师资队伍是完成教学任务、保证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前提。我校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是一支稳定而团结的队伍,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占全体教师的三分之一以上,他们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培养本科生的方法已成为本专业的一笔宝贵财富。